【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,才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?】
資本主義相較於社會主義,給人感覺充滿著自由,卻也帶點殘酷。不過,它也是較符合人性,符合社會公平,能帶動經濟成長的方式。
不過,各位讀者知道嗎?職場正是資本主義的一種延伸。只是雇主變成買方,員工變成賣方的商品,員工的經歷、技能、特質變成「商品吸引力」。
此時,各位不妨回想一下平常逛菜市場經驗。當你想購買一條魚的時候,你會特別注意什麼?想必包括魚的新鮮度(從魚眼睛、魚鱗、魚鰓辨識)、是不是冷凍的、身形大小、價格多少。接著,如果時間充足,你一定會再多逛幾個魚販的攤子,看看有沒有更適合的,因為,人性總會想追求高性價比的產品。
相反的,魚販也會為了有高獲利,在售價不變的情況下,嘗試減少更多人事、設備或租金成本等,使售價和成本賺的差價提高,藉以或許更多利潤。
以上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的運作型態,在機器人、AI人工智慧、物聯網等新科技還沒出現前,魚販為了要有新鮮的魚,可能得每天往返漁港,如此一來便可以解決新鮮度問題,但未來將出現無人商店,或是網路線上下單,急速保鮮物流等新商業型態。因此將被取代的,恐怕就是目前工作流程中例行事務處理、沒有創新服務的類型。
不過,雖然多數工作看似都會被淘汰及取代。卻也有許多工作仍屹立不搖,以及新型工作型態不斷出現。有三大類型,如下:
第一類:醫院、老人照顧機構、教育領域、餐旅服務中的服務業。提供的是貼心又真誠的服務,並非是機器所能完全取代。
第二類:文創產業,如藝術設計、演奏會、空間展覽等。這是一種美感、情感及創新靈感的傳達。
第三類:開發機器人、AI人工智慧、物聯網等新科技的研發者,或許舊有工作被取代,但肯定會持續缺乏著新工作的人才,。
若你有機會閱讀完《資本主義在崩解,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?》,相信你在未來新科技來臨的時代裡,會有不同觀點與啟發。我覺得本書相當值得一提的內容是,當你的這份工作內容裡越多可以模組化的細節,那就越容易被機械、人工智慧所取代。但如果你多了分析市場、解讀情勢的能力,並能創造出實體成果,你的工作就能持續下去。
如同書中提到的例子,股票交易員。若單純只會判斷逢低買進、逢高賣出的能力,將是容易被模組化取代,可是,若同樣是股票交易員,多了分析全球經濟局勢,並提出實質的投資觀點,那這份工作將就變成無法取代。
-\-\-\-\
【抽書活動】 送出1本書
1本文按讚.。
2.留言說說「你目前的工作,未來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?若會/不會,原因是什麼呢?」♥️🙂。
3.公開分享此篇貼文,或tag 3個朋友。
1+2+3,缺一不可。
【活動截止日】03/09 23:59
博客來購書連結➡《資本主義在崩解,我們還有什麼路可走?》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49429?sloc=main